扬州春天线缆有限公司欢迎您的访问!

当前位置:首页>电线电缆专业工艺规程

电线电缆专业工艺规程

文章出处:春天线缆 发表时间:2016-02-22 10:23:19
一、 工序名称:束线
二、 工艺流程:
备料(软圆铜线)    外径检测    上盘(丝)挑头   穿线孔    扭头   试束线    检查   束线    倒盘检查    转序
三、 采用设备:
φ400束线机
四、 工具:
200mm活动板手,油枪,150mm螺丝起、剪刀
五、 量具:
0-25mm外径千分尺,0-125mm游标卡尺
六、 方法与步骤:
1、首先按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原料,盘具及其它辅助用品。
2、检查单根圆线或镀锡圆铜线表面质量,外表光洁,无油污,无毛刺,无氧化变色及机械损伤现象。检查单线直径符合表1的规定。
3、按表1规定装好节距齿轮,合上电源开关。试开空车,观察绞向收线方向是否满足工艺要求。
标称
截面
导体
结构
单丝直径 束丝后外径 绞 向  
节距要
求(mm)
变换齿轮 节距
标称 范围 标称 范围<
0.50 28/0.15 0.15 ±0.004 0.94 1.0 22-26 2 A
16/0.20 0.20 2 A
0.75 42/0.15 0.15 ±0.004 1.15 1.20 27-31 2 C
24/0.20 0.20 2 C
1.00 32/0.20 0.20 ±0.004 1.34 1.40 33-37 3 B
1.50 48/0.20 0.20 ±0.004 1.64 1.70 38-42 1 A
30/0.25 0.25 2 A
2.5 77/0.20 0.20 ±0.004 2.0 2.2 42-48.3 2 C
0.12 7/0.15 0.15 ±0.004 0.46 0.5 9.2-11.2 1 B
0.20 12/0.15 0.15 ±0.004 0.61 0.65 13-16 3 B
0.30 16/0.15 0.15 ±0.004 0.71 0.75 14-18 3 C
0.40 23/0.15 0.15 ±0.004 0.85 0.90 20-24 1 C
4、将检验合格的单股韧铜线或镀锡铜线按照工艺要求中所束的根数,排放在放线架上,将各个单股线头按工艺要求的排列方式,穿过线孔然后结合并成束进入机内,经过导向轮穿过摇臂空心轴至摇臂导向轮进入摇蓝,再经过标准轮绕3-4圈。
5、将选好的收线盘安装在绞笼里的收线轴上,拴好保险销,并根据束合线总的直径调节好节距,将标准轮上成束的导体线芯排线杆引至收线盘上并固定合上罩壳。
6、开车试束后,检查收线盘是否转动,张力的排距是否合适,放线是否平衡,束合节距,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。
7、一切正常后正式开机束线。
七、 质量要求与控制:
1、在束合过程中,如有单线(丝)跑头,断头时,可以采用扭接法(特殊情况除外),扭接长度应控制在300mm以内。
2、备用的放线盘中的铜单线应随机用外径千分尺测量,做到见头子就量线径,以防不同规格的铜单线混入。
3、束线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每根单线的放线张力,并注意运行中有无断线、乱线等情况,韧铜线不得有严重氧化发生、发黑等现象,镀锡铜线不应有露铜、锡块等不合格现象。
4、收线盘排线应平整、均匀、收线紧密。
5、应保持导线轮、标准轮的槽面光洁平整,以防刮线、乱线。
6、不准用严重变形的收线盘,收线盘中贮存的线芯不得太满应距侧板顶圆15mm以上。
7、束好的线盘应及时倒盘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修理(如毛刺、接头、缺根)的一般控制在10M以内。
8、卸下来的或检查后的收线盘应及时悬挂产品标签,注明型号、规格、长度、操作工姓名、班次、制造日期,并按规定放置在指定的区域,应“T”型排放整齐严防碰伤表面。成品铜上表面不得沾上油污,水迹或其它杂物。
9、工作结束下班时,应认真清理工作场地,搞好环境卫生,填写好当班设备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。
10、所有操作人员均应经专业培训,持证上岗。
八、 常见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及现场解决一般办法:
1、单线跳浜或拱起
A、产生的原因:
⑴单线径分线板位置错位。
⑵放线盘张力过小,单线松弛。
B、解决的办法:
⑴调整好分线板上单线的穿线位置。
⑵调节好放线盘的张力。
2、扭绞过度
A、产生原因:
⑴束合线芯总在标准轮上绕的圈数小于4圈,致使磨擦力过小而造成。
⑵束合过程中标准轮的牵引速度减慢或停止,而绞笼继续旋转而造成。
B、排除方法:
⑴如果在过扭时已产生剧烈变形,损伤严重或断线,这时只能将这一段剪去。
3、单线断裂缺股:
A、产生原因:
⑴放线盘张力太大,超过了单线的拉断力。
⑵单线盘排列杂乱,出线被其它线匝压住。
⑶单线质量差,单线接头不牢固。
B、解决办法:
⑴调整放线盘张力。
⑵单线收线盘上,要求排列整齐、平整、不得有宝塔形。
⑶提高单线本身的质量及接头处的接头质量。
4、单线或绞线表面划伤:
A、产生原因:
⑴分线板线咀,导轮等使用时间过长磨损成勾状。
B、解决办法:
⑴对有缺陷的分线板、线咀、导轮等修复或更换。
5、绞向错误、节距不正确
A、产生原因:
⑴末按工艺规定。
B、排队及解决方法:
⑴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,开车时认真检查开出产品的质量。
6、束合股
A、产生原因:
⑴绞合节距过大。
⑵单线张力过松。
⑶分线板距离太小。
B、解决办法。
⑴节距符合工艺规定,单线有足够均匀的张力。
工序名称:挤绝缘(关健工序)
一、 工艺流程:
预热     准备冷却水   安装模具     排料    初调偏芯    试挤    检查      挤绝缘       检验     转序
二、 使用设备:
SJ65×25B
三、 执行标准
GB5023.5-2008   JB8734.5-98
四、 原材料
⒈原材料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⒉导体应符合:GB3953-83《电工圆铜线》GB3956-97《电缆的导体》。
⒊绝缘料应符合:GB/T8815-2002《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》。
五、 工具、量具:
剪刀、内六角板手、活动板手、螺丝起、刀片、通针、油枪、0-25mm外径千分尺,0-125mm游标卡尺。
六、 模具:
模具的选配应符合下表规定: 
标称       导体     线芯    导体 绝缘标       模具        绝缘标       平均外径
截面       种类     结构    直径   称厚度   芯    套      称外径       上限≤
0.50        5       28/0.15   0.94    0.6     1.0    2.2       2.14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
0.75        5       42/0.15   1.15    0.6     1.3    2.4       2.35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
1.00        5       32/0.20   1.34    0.6     1.5    2.6       2.54           3.0
1.50        5       48/0.20   1.64    0.7     1.8    3.1       3.04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
2.5         5       77/0.20   2.0     0.8     2.2    3.9       3.7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8       
0.12        5       7/0.15    0.46    0.4     0.55   1.4       1.40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0
0.20        5       12/0.15   0.61    0.4     0.75   1.5       1.50           1.70
0.30        5       16/0.15   0.71    0.5     0.85   1.8       1.80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
0.40        5       23/0.15   0.85    0.5     1.0    2.0       2.00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0
注:以上数据只作为参考之用,具体的要求见各相关的工艺文件的要求。
七、 方法与步骤:
⒈首先做好班前设备与电器状况的检查工作。
⒉接通总电源,打开各加热段的电源开关,调整各段温控表进行加温,因各原材料性能有差异,应以塑化程度良好进行调节各段加热温度,本规程提供的温度仅供参考。
  一区    ±6℃  二区    ±6℃   三区    ±6℃    四区    ±6℃  五区   ±6 ℃          
⒊待温度表指针达到规定温度,保温1小时(各加热段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),然后按照规定要求装好机头。
⒋保温时间达到后,检查各加热段温度达到工艺规定后,起动主机开始排料检查塑化程度达到规定要求时,将机头与机身连接。
⒌机头与机身之间应安放双层过滤网,并用滤网板压紧。
⒍初调偏芯,并注意调节模芯顶面与模套前部端面之间的距离。
⒎试挤一段,停机用单片切开一段试挤样,目力检查塑化情况,断面有无目力可见的气孔,根据检查情况,进一步细调偏芯。
⒏正式开车挤绝缘。
八、 质量要求与控制:
⒈首先应按《生产计划工艺流程指导通知书》要求检查上道工序转来的半成品是否有质量检验合格标签、检查线芯结构、单线直径、导体外径及外观是否符合工艺要求。
⒉挤塑中断再生产时应清擦机筒和机头,连续生产每周清擦机筒一次,每班再换滤网一次,发现焦料、杂料(杂质)时,应排空机身内原有余料并清擦机头更换过滤网。
⒊调整偏芯度时,应先松料薄的一边调节螺丝,后再紧料厚的一边螺丝,防止意外损坏模具,造成质量事故。
⒋挤出后的绝缘层应全部浸入冷却水槽中冷却,末完全冷却时不能与任何硬物接触,以免刮伤表面,水槽口应放上毛毡或棉纱等软物。
⒌以调节螺杆转速的牵引速度相结合使挤绝缘外径达到工艺要求。
⒍挤出后的绝缘线芯应无竹节、偏芯、塑化不良等现象,外观光洁、圆整、色洋均匀、无焦料、生料、杂质、疙瘩等现象,断面无目力可见的气孔。
⒎结构尺寸、绝缘外径、标称厚度、最薄厚度,应符合工艺规定。
⒏不准使用严重变形的收线盘,收线排线应整齐、均匀,无宝塔形状,卸下来的收线盘应及时悬挂产品的标签,注明型号、规格、长度、操作者姓名、班次、日期,并按“T”型规范排放整齐,严防碰伤表面。
⒐工作结束时应认真清理工作场地,盖好料斗盖,搞好环境卫生,填写好设备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。
⒑本工序为关键工序,所有操作人员均应经专业培训、持证上岗。
注:如果是成品绝缘线表面应彩油印,字迹必须清晰、耐擦。
九、 常见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及现场解决的办法。
⒈焦烧
A、产生的原因:
⑴温度反应超高,或者是控制温度的仪表失灵,造成超过规定的塑化温度而导致塑料焦烧。⑵螺杆长期使用没有清理,焦烧物存积。随塑料挤出。
⑶加温时间过长,塑料存积物长期加温,使塑料老化变质而焦烧。
⑷停机时间过长,没有清理机头和螺杆,造成塑料分解焦烧。
⑸多次换模或换色,造成塑料分解焦烧。
⑹多次压盖没有压紧,塑料在里面老化分解。
⒉现场解决的办法:
⑴经常检查加温系统是否正常。
⑵定期清理螺杆或机头,要彻底清理干净。
⑶按工艺规定要求加温,加温时间不宜过长,加温系统如果有问题,应及时找维修人员修理。⑷换模、换色要及时、干净、防止杂色或存料焦烧。
⑸调整好模具后要将模套压盖压紧,防止进料。
⑹发现焦烧应立即停机清理机头和螺杆。
⒊塑化不良
A、 产生的原因:
⑴温度控制过低或控制不合适。
⑵塑料中有难塑化的树脂颗粒。
⑶操作方法不当,螺杆和牵引速度太快,塑料没有完全达到塑化。
B、 解决办法:
⑴按工艺规定控制好温度,发现温度低应适当调高塑化温度。
⑵加料时应严格检查塑料质量,特别是阴雨季节,发现料湿应立即停用,并将料筒中的余料排尽。
⑶在加料处增设预热装置,以消除气和水份。
7、沙眼和洞
A、 产生的原因:
⑴紧压导电线芯绞合不紧密,有空隙。
⑵线芯有水、有油、有脏物。
⑶半成品有缺陷:如绞线跳浜、压落、交叉、扛弯等。
⑷温度控制较低。
B、 解决办法:
⑴绞合线芯的紧压应符合工艺规定,不符合规定决不投产。
⑵半成品不符合质量要求,应处理好后再生产。
⑶清除肌物,大截面线芯适当预热。
8、塑料表面出现痕迹

A、 产生原因:

⑴模套承线表面不光滑或有缺陷。
⑵温度控制过高,塑料本身硬脂酸钙分解,积存在模套口处,造成痕迹。

B、 解决办法:

⑴选配模具时要检查模套承线的表面是否光滑,如有缺陷应及时处理。
⑵把机头加温区的温度适当降低,产生硬脂酸钙,要及时清除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一、 工序名称:成缆
二、 工艺流程:备线(绝缘单线)    检查     上盘(线)   穿模    点动初绞    装压模     试绞    检查     成缆     检验    转序
三、 采用设备
成缆机
四、 工具
  活动扳手  螺丝起   油枪   剪刀   
五、 量具
  0-25 ㎜外径千份尺    0-125㎜游标卡尺
六、 模具
(略)
七、 方法与步骤
1、按照《工艺文件》和《生产计划》的要求,准备好所需的成缆线芯,贮线盘和成缆压模,并准备好绕包带及其他辅助材料。
2、分别将单线穿过摇篮中心孔,穿过侧孔导轮,直至机头分线模板,通过压模坐与牵引线接牢(预置牵引线应先在牵引轮上绕几圈与收线盘连接),并盖上成缆压模进行试车。
3、试开车,逐步调整压模的前后距离、试绞、当绞线通过绕包头时,应把已经准备好的包带引出,以一定的扰包角将包带重叠或间隙扰包在缆芯上,开出一段后,停车检查绞出来的缆芯的绞向、节距、线芯颜色、外径、绕包搭盖率等符合工艺要求后,方可以正式开车
4、正式开车后,应将计米器复零位,当绞线通过牵引轮到达收线盘时,应剪去引线上收线盘,并调节好排线的排距与收线盘相吻合。
八、 质量要求与控制:
1、备好的待成缆的线芯,要检查其规格、长度和分色标志等是否符合工艺要求,线芯不得有擦伤、压伤、碰伤等现象;
2、成缆时,各个线芯的张力应保持一致;
3、成缆的最外层绞合方向应为右向,各个相邻层的绞向应与之相反;
4、成缆节距,外径应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,成缆后的线芯应圆整,绕包应紧密;
5、按照工艺文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填充料将成缆间隙填实,保证成缆后的缆芯圆整;
6、绕包带的材料、宽度、绕包层数、绕包节距(搭盖率)应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,应平整、服帖;
7、对1.0㎜及以下的绝缘线芯,其绝缘线芯成缆前后应进行通电检查并检查绝缘线芯两头的尺寸,发现负值时应测量其直流电阻,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到下道工序中。
九、 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:
1、绝缘线芯有损伤。
A、产生的原因:
⑴绝缘线芯经过的导轮、收线架、分线板及压模表面有损伤;
⑵成缆压模选择不正确,没有使用压模的中心线对准成缆线芯的中心;
⑶压模到分线板之间的距离不适当;
⑷放线模的张力太小导致线芯松开后扎伤;
⑸搬运过程中绝缘线芯碰伤、扎伤。
B、解决办法:
⑴表面有轻微的损伤应及时修复,严重的须申报更换线芯;
⑵调换成缆压模,调节其中心位置;
⑶增大成缆压模至分线板之间的距离;
⑷重新调节放线盘的张力。
2、成缆节距不正确
A、产生原因:
未按节距表拨档数或调错节距齿轮。
B、解决方法:
按节距表拨正档数或调正节距的主、从动齿轮。
3、成缆外径过大:
A、产生的原因:
⑴绝缘线芯直径过大;
⑵成缆压模过大;
⑶成缆后包带太松。
B、解决方法:
⑴严格控制绝缘单线的外径;
⑵调换合适的压模,加大绕包带的张力。
4、成缆外径大小不均匀
A、产生的原因:
⑴压模太大;
⑵填充不均匀;
⑶填充处接头过大;
⑷线芯局部填充有局部错位。
B、解决方法:
⑴选择合适的压模;
⑵控制好填充,处理好接头部位。
5、成缆后电缆芯成蛇形
A、产生的原因:
⑴收放线张力不均匀;
⑵成缆节距不当;
⑶收排线不好压成蛇形。
B、解决方法:
⑴调整好收排线张力;
⑵调节好成缆节距;
⑶注意要使排线紧密、均匀。
6、绕包带重叠不符合工艺规定
A、产生的原因:
⑴带材的宽度不对;
⑵开车、停车的短时间内重叠不对;
⑶节距范围搞错。
B、解决方法:
⑴根换合适的带材;
⑵调整好绕包头上的导引指向;
⑶重叠调整绕包节距档位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一、工序名称:包装
二、工艺流程:
备料   检查      计米    包装纸    装入合格证     检查    入库
三、使用设备:
计米器、倒盘机、成圈机、工频火花机
四、工具:
扳手、剪刀、塑料胶带
五、量具:
0-25mm外径千分尺、0-150mm游标卡尺
六、原材料
自粘膜、塑料膜
七、方法与步骤:
⒈首先检查待包装产品的型号、规格、数量,将其置于放线架上,同时将合适的成圈模置于成圈机上。
⒉引下放线盘的线头,经过火花机穿过计米器。
⒊将线头引至成圈模,并将其伸出板外,剥去少许绝缘层,做倒牢固接地。
⒋盖好火花机,根据绝缘厚度不等选择好标准电压,开始工作。
⒌成圈应注意:排线均匀、紧密计米数量一到,开始卸盘。
⒍将卸下来的成品线,用剪刀剪去无绝缘部分,待检合格后,插入合格证用塑料带包装最后用自粘膜扎好,不得松散。
注:成圈过程中,必须注重外观,如击穿过多,字迹不清晰,表面有异常现象,则剪去此段。
八、质量要求与控制:
产品必须检验合格,方可进行包装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一、工序名称:编织
二、工艺流程:
备料(铜丝、镀锡铜丝)  配丝挑头    并丝     上丝     试编    检查    装线缆
    编织    转序 
三、采用设备:
16锭编织机、24锭编织机
四、工具:
剪刀、活动扳手
五、量具:
0-150mm游标卡尺   0-25mm千分尺
六、原材料:
软圆铜线、镀锡圆铜线;
原材料必须经过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七、编织机操作方法与步骤:
⒈首先对需编织的绝缘线芯进行检查,其外径、外观应符合工艺要求,应无机械损伤,排线整齐、均匀,附有产品标签,并盖有检验合格状态印章。
⒉根据工艺要求和规定,选用合适的沙管并丝,并丝时应保持各单丝张力基本均匀一致。
⒊准备好需要编织的电线及沙管,上好放线盘。
⒋按照工艺要求调好齿轮,符合下表规定:
编织机节距表
16锭编织机 高速编织机 备注
主动齿轮下 29 主动齿轮下 65 节距也可根据情况作出调整
从动齿轮上 38 从动齿轮上 72
编 织 节 距 34 编 织 节 距 34
⒌把并好的沙管依次装好在锭子上,根据编织丝的规格选择合适的荡头压扣及压帽。
⒍分别将每一个筒上的铜丝或镀锡铜丝按照锭子架下的小孔—荡头压扣—滑轮—锭子架顶端的孔按顺序穿好线,后上压帽。
⒎穿好绝缘线芯,接通电源,待编织一段后,停机检查节距,表面质量是否符合要求。
⒏调节好收线盘排线范围,要求排列整齐、均匀无宝塔状。
一、 质量要求与控制:
⒈编织层应平服地包覆在线芯上。
⒉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,每次更换线锭或断丝后重新接续后如有毛刺应修齐。
⒊要求每股编织丝张力基本一致,从外表看编织丝应均匀覆盖电线,无空隙。
 
专 业 工 艺 规 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SJ-7.1-02-2009
 
 
 
编制:
 
审核:
 
批准:
 
 
版    本: A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修改状态:0
控制状态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分 发 号:
颁布日期:2009.9.1        实施日期:2009.9.5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扬 州 春 天 线 缆 有 限 公 司
 
 
工序名称:挤护套
一、 艺流程:
预热     准备冷却水   安装模具     排料    初调偏芯    试挤    检查      挤护套       检验     转序
二、 采用设备:
SJ65×25B
三、 工具
剪刀、内六角板手、活动板手、螺丝起、刀片、通针、油枪
四、 原材料
⒈原材料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⒉导体应符合:GB3953-83《电工圆铜线》GB3956-2008《电缆的导体》。
⒊绝缘料应符合:GB/T8815-2008《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》。
五、 量具:
0-25mm外径千分尺,0-125mm游标卡尺。
六、 模具:
根据实际情况(略)
七、 方法与步骤:
⒈首先做好班前设备与电器状况的检查工作。
⒉接通总电源,打开各加热段的电源开关,调整各段温控表进行加温,因各原材料性能有差异,应以塑化程度良好进行调节各段加热温度,本规程提供的温度仅供参考。
一区    ±6℃  二区    ±6℃   三区     ±6℃    四区    ±6℃  
五区    ±6℃  六区    ±6℃
⒊待温度表指针达到规定温度,保温1小时(各加热段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),然后按照规定要求装好机头。
⒋保温时间达到后,检查各加热段温度达到工艺规定后,起动主机开始排料检查塑化程度达到规定要求时,将机头与机身连接。
⒌机头与机身之间应安放双层过滤网,并用滤网板压紧。
⒍初调偏芯,并注意调节模芯顶面与模套前部端面之间的距离。
⒎试挤一段,停机用单片切开一段试挤样,目力检查塑化情况,断面有无目力可见的气孔,根据检查情况,进一步细调偏芯。
⒏正式开车挤护套。
八、 质量要求与控制:
⒈首先应按《生产工艺文件》和《生产计划》要求检查上道工序转来的半成品是否有质量检验合格标签、检查线芯结构、单线直径、导体外径及外观是否符合工艺要求。
⒉挤塑中断再生产时应清擦机筒和机头,连续生产每周清擦机筒一次,每班再换滤网一次,发现焦料、杂料(杂质)时,应排空机身内原有余料并清擦机头更换过滤网。
⒊调整偏芯度时,应先松料薄的一边调节螺丝,后再紧料厚的一边螺丝,防止意外损坏模具,造成质量事故。
⒋挤出后的电缆应全部浸入冷却水槽中冷却,末完全冷却时不能与任何硬物接触,以免刮伤表面,水槽口应放上毛毡或棉纱等软物。
⒌以调节螺杆转速的牵引速度相结合使挤绝缘外径达到工艺要求。
⒍挤出后的电缆应无竹节、偏芯、塑化不良等现象,外观光洁、圆整、色洋均匀、无焦料、生料、杂质、疙瘩等现象,断面无目力可见的气孔。
⒎结构尺寸、绝缘外径、标称厚度、最薄厚度,应符合工艺规定。
⒏不准使用严重变形的收线盘,收线排线应整齐、均匀,无宝塔形状,卸下来的收线盘应及时悬挂产品的标签,注明型号、规格、长度、操作者姓名、班次、日期,并按“T”型规范排放整齐,严防碰伤表面。
⒐工作结束时应认真清理工作场地,盖好料斗盖,搞好环境卫生。
⒑本工序为关键工序,所有操作人员均应经专业培训、持证上岗。
九、 常见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及现场解决的办法。
⒈焦烧
A、产生的原因:
⑴温度反应超高,或者是控制温度的仪表失灵,造成超过规定的塑化温度而导致塑料焦烧。⑵螺杆长期使用没有清理,焦烧物存积。随塑料挤出。
⑶加温时间过长,塑料存积物长期加温,使塑料老化变质而焦烧。
⑷停机时间过长,没有清理机头和螺杆,造成塑料分解焦烧。
⑸多次换模或换色,造成塑料分解焦烧。
⑹多次压盖没有压紧,塑料在里面老化分解。
⒉现场解决的办法:
⑴经常检查加温系统是否正常。
⑵定期清理螺杆或机头,要彻底清理干净。
⑶按工艺规定要求加温,加温时间不宜过长,加温系统如果有问题,应及时找维修人员修理。⑷换模、换色要及时、干净、防止杂色或存料焦烧。
⑸调整好模具后要将模套压盖压紧,防止进料。
⑹发现焦烧应立即停机清理机头和螺杆。
⒊塑化不良
C、 产生的原因:
⑴温度控制过低或控制不合适。
⑵塑料中有难塑化的树脂颗粒。
⑶操作方法不当,螺杆和牵引速度太快,塑料没有完全达到塑化。
D、 解决办法:
⑴按工艺规定控制好温度,发现温度低应适当调高塑化温度。
⑵加料时应严格检查塑料质量,特别是阴雨季节,发现料湿应立即停用,并将料筒中的余料排尽。
⑶在加料处增设预热装置,以消除气和水份。
7、沙眼和洞
C、 产生的原因:
⑴紧压导电线芯绞合不紧密,有空隙。
⑵线芯有水、有油、有脏物。
⑶半成品有缺陷:如绞线跳浜、压落、交叉、扛弯等。
⑷温度控制较低。
D、 解决办法:
⑴绞合线芯的紧压应符合工艺规定,不符合规定决不投产。
⑵半成品不符合质量要求,应处理好后再生产。
⑶清除肌物,大截面线芯适当预热。
8、塑料表面出现痕迹

C、 产生原因:

⑴模套承线表面不光滑或有缺陷。
⑵温度控制过高,塑料本身硬脂酸钙分解,积存在模套口处,造成痕迹。

D、 解决办法:

⑴选配模具时要检查模套承线的表面是否光滑,如有缺陷应及时处理。
⑵把机头加温区的温度适当降低,产生硬脂酸钙,要及时清除。
 
下一页:电线电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(包括附件)
上一页:检测设备运行检查规定

版权所有 扬州春天线缆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27793号  技术支持:坚果科技

地址: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创业园66号 全国免费热线:400-6381-400 电话:0514-87266576  0514-87262578